第368章 算帐
  看到笑容满面,春风得意的韩嫣,再看看眼前的司马迁,梁啸就更觉得不值。韩嫣什么功劳也没有,就因为陪天子玩得开心,就可以用金弹子打鸟,司马迁虽然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学问满腹,却拿不出五十金赎身,只能忍受奇耻大辱。
  这什么世道?
  梁啸不喜欢韩嫣,自从拒绝了韩嫣的索贿,他就没指望和韩嫣搞好关系,此刻更是淡淡的说道:“君前问对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何必做什么功课?”
  韩嫣被梁啸顶了一句,原本热情的笑容便有些勉强。他伸手揽着梁啸的肩膀,故作亲热地说道:“梁都尉,话可不是这么说,天子垂询,还是三思而行的好。万一说错了,岂不误了大事?”
  梁啸不动声色的拂去韩嫣的手,就像拂去一缕灰尘。“说不说在我,用不用在陛下。为了让陛下满意,故意阿谀奉承,曲意附和,那才会误事。”
  韩嫣得天子宠信,宫里无人不知,敢当面顶撞他的人屈指可数。今天被梁啸一再反驳,他再也无法保持笑容。他盯着梁啸,深深的看了两眼,皮笑肉不笑的点了点头。“梁都尉有古直士之风,诚为骨鲠之臣。”
  梁啸同样皮笑肉不笑的看着韩嫣。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而已,谈不上什么骨鲠之臣。人活一世,总得有点自己的态度,不能随人俯仰。韩王孙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”
  韩嫣歪了歪嘴,没有回答。门外脚步声响起,天子在枚皋等人的陪同下,快步走了进来。梁啸上前见礼,天子点点头,瞅了一眼已经铺开的《山海图》。
  “梁啸,你说的南山,是否是这《山海图》上的昆仑山?”
  梁啸摇摇头。“臣不知。臣在西域时,只听西域称那山为南山,其实细细想来,并不是确切的名字,恐怕就是南方之山的意思。昆仑之名,未曾听说。臣观此图,也不明所以,不敢妄断。”
  天子沉吟片刻。“可是,此山产玉,又有河水流出,与《山海图》上昆仑山的记载多有相符,难道还不能确定?”
  “陛下,天下产玉之山何止一二?据臣所知,西域产美玉的山就不上一处。至于有河水流出,更是数不胜数。水往低处流,但凡高山,都有河水流出,恐怕不足以论断。”
  “你曾经亲至西域,尚不能做出论断?”
  梁啸走到阁门口,指着东面的天禄阁。“臣斗胆,请陛下估计一下,由此地到天禄阁的台阶有多少步。”
  天子犹疑地看了梁啸一眼,目测了片刻。“大概三四百步吧。”
  “请陛下选择一个确定的数字,上下不超过十步。”
  天子有些为难,斟酌了半天。“四百步?”
  梁啸转身对司马谈说道:“太史令,这两阁中想必藏有未央宫的图籍,敢请太史令查一下,看看天禄、石渠相阁究竟相距多少步?”
  司马谈请示了一下天子,转身去查,过了一会儿,他捧着一卷简策走了回来。“陛下,当是三百七十一步又二尺三寸。”
  天子皱起眉砂。他已经明白了梁啸的意思。四百步的距离,目测已经相差近三十步,西域万里,仅靠估计,相差何止千里。要靠这一张《山海图》来确定那座南山是不是昆仑山,着实有些不太靠谱。就算梁啸亲自去过西域,恐怕也只能做个参考,不够准确。
  天子很是扫兴,怏怏不乐。梁啸等了片刻,又说道:“陛下若真想弄清这山是不是昆仑山,臣倒有一个办法。”
  天子眼睛一亮。“你说。”
  “这《山海图》上说,昆仑山不仅产美玉,还是大河之源。既然如此,陛下何不派些有胆略的士人沿河水上溯,按图验地,并记录沿途的山川地形,风土人情,两相比较,真伪立判。就像枚皋出使匈奴之时描绘匈奴地形,亲眼所见,亲手所绘,左图右文,一目了然,岂不比枯坐阁中空谈来得更实际?”
  天子微微点头。他把目光转向枚皋。他派了那么多人出使匈奴,枚皋是最让他满意的一个,不仅带回了匈奴人的真实情报,还画了不少地图。有了地图,他对匈奴人的情况便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,也纠正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结论。
  枚皋一看,立刻上前行礼。“陛下,梁啸所言,臣以为很有见地。臣愿西行,做陛下耳目,巡天下山川。”
  天子想了片刻,点点头。
  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,但是天子对梁啸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是很满意。他转身出了阁,示意梁啸跟他一起走。君臣二人一前一后,沿着长长的大道,慢慢地走着。
  “梁啸,对于和亲,你有什么建议,是接受和亲好,还是拒绝和亲好?”
  梁啸轻笑一声:“陛下,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。”
  天子转过头,瞅了梁啸一眼,笑了。“那好,我换一个问题,怎么才能征服匈奴?”
  梁啸反问道:“陛下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?”
  天子眉头微挑,露出些许疑惑。
  “陛下,匈奴是强敌,要想征服匈奴,恐怕不是一日之功。若无全盘计划,充分准备,恐怕难竟全功。若匈奴未灭,而民生困顿,恐怕难免亡秦之讥。”
  天子再次看了梁啸一眼,忽然轻声笑了起来。“我本以为你会极力主战,没想到你却和那些……一样,瞻前顾后,畏头畏尾,一点不像年轻人,倒是有点暮气。”
  梁啸苦笑道:“陛下,臣也是迫不得已。臣与匈奴人两次恶战,虽然小胜一场,损失却也不小。奔袭河西,跑死了战马近五千匹。即使是以大宛的马价计,臣就损失了两千余金,再加上箭矢、甲胄,佣兵们的酬劳,臣为此战至少付出了两万金。若非商贾支持,又以战养战,大量抢夺匈奴人的战马,臣……”
  天子强忍着笑,打断了梁啸。“你今天是来讨债的么?”
  梁啸咂咂嘴。“陛下冤枉臣了,臣这不是举个例子么。当然了,臣现在的确欠了一屁股债,陛下如果再不给点赏赐,臣只好去做小买卖了。”
  天子鄙视的瞪了梁啸一眼,撇了撇嘴。“我见过那么大多臣,像你这样哭穷讨债的还是第一个。这要是传出去,人都道朝堂寡恩呢。”
  “陛下,臣可没这意思。”梁啸叫起屈来。“请陛下恩准,容臣为陛下算一笔帐,陛下就知道臣所言句句属实了。陛下,你听臣说啊……”
  梁啸掰着指头,将一笔笔的开销说给天子听。从决定西行开始,他就在举债,先是郭禹,后是聂壹,再然后是皇甫其,他从这些汉商手里借贷了大量的金钱。如果不是他连战连胜,用战利品偿还了一些,早就破产了。尽管如此,他还欠他们不少钱,需要保证河西商道的畅通来补偿。
  天子虽然觉得这个场面太喜感,却还是耐心的听着。不听不知道,一听吓一跳。这笔帐算下来,他才意识到打仗要花多少钱。即使是大汉六七十年的积蓄,恐怕也支撑不了几次大战。
  最大的问题是战马。梁啸能在西域取得这么大的战绩,全在于西域战马资源的充足,他可以不惜代价的长途奔袭,让匈奴人都疲于奔命。可是大汉没有这么多马,以梁啸河西之战为例,一人平均消耗四匹战马,六郡牧师苑牧养的战马总共不过三十万匹,最多只能提供六七万骑兵,根本不足以实现征服匈奴的目标。
  天子不笑了,心情低落到了极点,甚至有些沮丧。
  打仗要花钱,这个道理他懂,但是在梁啸给他算这笔帐之前,他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,觉得以大汉六七十年的积累应该应付得来。听梁啸算完这笔帐,他才知道自已太乐观了。稍有疏忽,大汉六七十年的积蓄可能挥霍一空。到了到时候,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会把他和秦始皇相提并论,说不定会有亡国之祸。
  古人说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不是没有道理的,亡秦殷鉴不远,他可不敢冒这么大的险。
  “这么说,暂时还不能与匈奴开战,只能和亲?”
  出乎天子的意料,梁啸再次摇摇头。“陛下,不能迅速征服匈奴,不代表就要和亲,至少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和亲。”
  天子再次扬起眉,黯淡的眼神中重新燃起火花。“你说说看。”
  “陛下,我大汉之所以不能大举出塞,一是因为粮秣转运困难,消耗巨大;二是战马不足。若能奔取河南、河西诸养马之地,徙民实边,且屯且战,无须千里转运。如此一来,我得马得地,匈奴人失马失地,彼消此涨,就算不能重创匈奴,也能为全面反击做好准备,又何必忍辱和亲?”
  “你是说……先取河南、河西?”
  “是的。”梁啸点头道:“相对于中原,河西、河南皆是贫瘠之地,对匈奴人而言,河西、河南却是根基所在。匈奴人来去如风,难以捕捉,我等难望其项背。可是若攻其必救,他还能不战而走吗?”
  天子慢慢的握紧了拳头,无声地笑了起来。“没错,就和打架一样,捏住他的卵子,看他还跑不跑。”
  梁啸的脸顿时黑了。堂堂的天子,这么粗鲁?这种话应该由我来说。
  天子还沉浸在他的喜悦中,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爆了粗口,形象崩溃。他沉吟了良久,做出一个决定。
  “梁啸,两日后朝会,你来参加。”
  梁啸为难的看着天子,期期艾艾的说道:“陛下,臣出身卑微,又刚刚从西域归来,疏于礼节,万一在朝堂上失礼,被御史赶出来,岂不丢脸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