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猫腻
赵琦直接打电话报警,他才不想跟对方啰嗦,让警察来解决这件事情,这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。
青年义愤填膺地说:“好,那就让警察来评评理!”
等待的时候,黄莹问道:“赵大哥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赵琦说:“上午我买了一件壮罐,就是刚才盒子里的那个,有个叫袁子的人,从我手里买下了它,至于后面怎么到他们的手里,我就不清楚了。”
徐雯也知道一些古玩行里的事情,说道:“那和你没关系啊。”
赵琦说道:“本来就和我没关系,要说这只壮罐有问题,当初本来我就不能确定它的真伪,和买家也讲清楚了,如果能确定,那还不得卖上百万?”
青年冷笑道:“嘿,说的好听,如果不是真的,那人会买?”
“他是怎么想的,我怎么知道?”赵琦说:“这事我跟你们无话可说,是非对错,自有警察来决断。”
到底是京城,警察很快就到了,了解了事情的经过,等赵琦讲述过,又向老人一方询问,为什么说赵琦是骗子。
老人显得有些犹豫,直到警察催促,才讲述道,他之前在潘家园发现这只壮罐,因为有些不确定真伪,便没有买。但逛了一会儿,他心里又有些不甘心,又返回那里,却发现壮罐已经被人买了。
老人有些失落,觉得自己走了宝,便准备回家,走到潘家园门口,正好注意到赵琦和那个袁子在交易,等赵琦跟袁子交易完后,他找上了袁子,花了四十多万把壮罐买了。
付了钱,等袁子走了,老人却越看越觉得壮罐不对劲,最后发现应该是乾隆官仿……
青年听到最后,脸色有些难看:“爸,您刚才不是这么说的吧!”
老人支支吾吾地说:“这个……我……”
其中一位警察问道:“老人家,你有没有交易的凭证?”
老人摇了摇头,尴尬地说:“没有,我是现金交易的。我这人喜欢现金,每回发了退休工资,都是去银行取了放在家里的。”
青年接过话道:“我爸确实有这个习惯。”
警察说道:“老人家,我建议您,今后还是把钱存进银行比较好,就像今天,如果您把钱存在银行,也就无法大额转账,您或许就没有这么大的损失。另外,我想问您,卖家有向您做过可以退货的保证,或者说,有没有明确告诉您,这件瓷器是什么时候的?”
老人犹豫了一会,尴尬地摇了摇头:“都没有。”
警察说:“您这属于交易纠纷,我建议您,找好相关的证据,去法院起诉,当然,如果您觉得卖家是骗子,也请收集好证据,再去报案。您还有没有问题?”
老人摇了摇头,表示没有问题了。
警察又问赵琦有什么要补充的,赵琦也表示没有。
确认签字,这么一桩闹剧就此解决了。
目送警察和那一家人离开,黄莹说道:“我怎么觉得,那老头刚才在胡说八道?”
赵琦心道,这是明摆着的,刚才只是碍于警察在,有些细节不方便讲,比如说那个叫袁子的,很可能故意表现出,没有看出壮罐的问题。光是这一点,就可以引申出许多问题。
比如,此人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,会不会也是想去骗人,却被对方发现了问题,没有骗成,所以请了这几个人过来想要把东西退掉,挽回损失?
但这么做未免有些愚蠢,可能性应该也不大。
或许是自己想的太复杂,老人没有说谎?
线索太少,理不清头绪,赵琦没有再想,不过那几个人他都记住了,特别是那个袁子,今后遇到,肯定要唠叨一下。
另外,赵琦对早上的行为也有所反思,自己在觉得袁子这个人有些问题的时候,就应该多长个心眼,不能为了赚钱,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。
以后,做生意应该还是要明明白白,不能被金钱支配,早赚点钱也安心呐!
这个闹剧耽误了不少时间,眼看即将到吃饭的时间了,和徐雯告别之后,赵琦他们就找了一家饭店解决了午饭。
赵琦返回下榻的酒店,把早上买到的东西都放进保险箱里,又把那套三国演义和砚台拿出来,准备去拜访那位姜老师,争取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拿下来。
赵琦跟着黄莹来到姜老师家,这位姜老师很有几分书生气质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看起来就跟大学教授似。
事实上,姜老师以前是位初中老师,爱好读书写字,练的一手毛笔字,平时有人需要,他便帮人写写对联或者店名之类,在朋友之中也算小有名气。
姜老师喜欢读书,特别喜欢阅读各类古籍,一来二去,对古籍的鉴定就有些心得了,他平时会去古玩市场转转,买点古旧书籍,如果转手能够赚一些,就卖掉。这一来是爱好,二来也可以贴补一些家用。
古籍这东西,在以前的古玩界算是小众藏品,懂的人不太多,姜老师靠着自己对古籍的研究,对鉴定真伪,估算古籍价格,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,一开始囤了一些白菜价的古籍,等到行情起来了,他就干脆放弃公职,做起了古籍买卖。
几年下来,他很是赚了一些钱,去年的时间,他觉得开店太麻烦,花费的精力比较多,既然手头的钱够一家子用了,他就把店关了。
就像之前黄莹说的,现在他的藏品,除非他自己觉得是应该获利的时候,否则不会出售,平时只是以物换物。
在黄莹的介绍下,双方寒暄客套了几句,姜老师并没有直奔主题,而是跟赵琦聊起古籍收藏方面的话题。
这是姜老师的习惯,他只跟谈得来的人交易,话不投机,除非他不知情,否则别想从他手里买到一件东西。
有黄莹的提醒,赵琦事先做了准备,聊得兴起时,姜老师颇为兴奋,都忘记了时间,要不是姜夫人提醒,都能聊到深夜。
姜老师哈哈一笑:“真是抱歉,难得能遇到小友这样的藏友,一时嘴碎了一些。”
赵琦也说了几句客套话,随即把他带的那套三国演义拿了出来,请姜老师点评。
姜老师拿起一看,脸上露出了些许欢喜之色,不停赞道:“好,真是好书!”
说到这里,他问旁边有些迷糊的黄莹:“小莹,知道这套书的价值在哪吗?”
黄莹思量了一会:“品相不错,又成套?”
姜老师笑了起来,说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内含多张版画插页,而且还都是套色。
“什么是套色啊?”黄莹好奇地问道。
赵琦解释道:“套色就是两种以上颜色混合使用,跟后来的彩色印刷完全不同。如果你对古籍有所研究,就会知道,木板书常见的都是单一黑色,套色比较少见。套色书有二色,有三色,三色以上的非常罕见。套色讲究衔接和排列,丝毫马虎不得,技术要求很高。”
姜老师连连点头道:“说的对,你看这套三国演义,全书有套色木版画几十张之多,足见当时的书商是费了一番心思和工本的,更何况,它的套色有三色以上,这就更加稀罕了,为这套书增加了不少价值。所以说,它绝不是普通之物,而是藏家们刻意追寻的一个品种!”
说到这里,他又对着赵琦说道:“赵小友,这套书籍应该是你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的吧?我现在都担心手里没有你的喜爱之物了。”
赵琦笑着说:“这到不是,这套书是我偶然遇到的,没花多少功夫,我这次来,是听说姜老师您手里有一本手抄本清代野史。”
青年义愤填膺地说:“好,那就让警察来评评理!”
等待的时候,黄莹问道:“赵大哥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赵琦说:“上午我买了一件壮罐,就是刚才盒子里的那个,有个叫袁子的人,从我手里买下了它,至于后面怎么到他们的手里,我就不清楚了。”
徐雯也知道一些古玩行里的事情,说道:“那和你没关系啊。”
赵琦说道:“本来就和我没关系,要说这只壮罐有问题,当初本来我就不能确定它的真伪,和买家也讲清楚了,如果能确定,那还不得卖上百万?”
青年冷笑道:“嘿,说的好听,如果不是真的,那人会买?”
“他是怎么想的,我怎么知道?”赵琦说:“这事我跟你们无话可说,是非对错,自有警察来决断。”
到底是京城,警察很快就到了,了解了事情的经过,等赵琦讲述过,又向老人一方询问,为什么说赵琦是骗子。
老人显得有些犹豫,直到警察催促,才讲述道,他之前在潘家园发现这只壮罐,因为有些不确定真伪,便没有买。但逛了一会儿,他心里又有些不甘心,又返回那里,却发现壮罐已经被人买了。
老人有些失落,觉得自己走了宝,便准备回家,走到潘家园门口,正好注意到赵琦和那个袁子在交易,等赵琦跟袁子交易完后,他找上了袁子,花了四十多万把壮罐买了。
付了钱,等袁子走了,老人却越看越觉得壮罐不对劲,最后发现应该是乾隆官仿……
青年听到最后,脸色有些难看:“爸,您刚才不是这么说的吧!”
老人支支吾吾地说:“这个……我……”
其中一位警察问道:“老人家,你有没有交易的凭证?”
老人摇了摇头,尴尬地说:“没有,我是现金交易的。我这人喜欢现金,每回发了退休工资,都是去银行取了放在家里的。”
青年接过话道:“我爸确实有这个习惯。”
警察说道:“老人家,我建议您,今后还是把钱存进银行比较好,就像今天,如果您把钱存在银行,也就无法大额转账,您或许就没有这么大的损失。另外,我想问您,卖家有向您做过可以退货的保证,或者说,有没有明确告诉您,这件瓷器是什么时候的?”
老人犹豫了一会,尴尬地摇了摇头:“都没有。”
警察说:“您这属于交易纠纷,我建议您,找好相关的证据,去法院起诉,当然,如果您觉得卖家是骗子,也请收集好证据,再去报案。您还有没有问题?”
老人摇了摇头,表示没有问题了。
警察又问赵琦有什么要补充的,赵琦也表示没有。
确认签字,这么一桩闹剧就此解决了。
目送警察和那一家人离开,黄莹说道:“我怎么觉得,那老头刚才在胡说八道?”
赵琦心道,这是明摆着的,刚才只是碍于警察在,有些细节不方便讲,比如说那个叫袁子的,很可能故意表现出,没有看出壮罐的问题。光是这一点,就可以引申出许多问题。
比如,此人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,会不会也是想去骗人,却被对方发现了问题,没有骗成,所以请了这几个人过来想要把东西退掉,挽回损失?
但这么做未免有些愚蠢,可能性应该也不大。
或许是自己想的太复杂,老人没有说谎?
线索太少,理不清头绪,赵琦没有再想,不过那几个人他都记住了,特别是那个袁子,今后遇到,肯定要唠叨一下。
另外,赵琦对早上的行为也有所反思,自己在觉得袁子这个人有些问题的时候,就应该多长个心眼,不能为了赚钱,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。
以后,做生意应该还是要明明白白,不能被金钱支配,早赚点钱也安心呐!
这个闹剧耽误了不少时间,眼看即将到吃饭的时间了,和徐雯告别之后,赵琦他们就找了一家饭店解决了午饭。
赵琦返回下榻的酒店,把早上买到的东西都放进保险箱里,又把那套三国演义和砚台拿出来,准备去拜访那位姜老师,争取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拿下来。
赵琦跟着黄莹来到姜老师家,这位姜老师很有几分书生气质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看起来就跟大学教授似。
事实上,姜老师以前是位初中老师,爱好读书写字,练的一手毛笔字,平时有人需要,他便帮人写写对联或者店名之类,在朋友之中也算小有名气。
姜老师喜欢读书,特别喜欢阅读各类古籍,一来二去,对古籍的鉴定就有些心得了,他平时会去古玩市场转转,买点古旧书籍,如果转手能够赚一些,就卖掉。这一来是爱好,二来也可以贴补一些家用。
古籍这东西,在以前的古玩界算是小众藏品,懂的人不太多,姜老师靠着自己对古籍的研究,对鉴定真伪,估算古籍价格,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,一开始囤了一些白菜价的古籍,等到行情起来了,他就干脆放弃公职,做起了古籍买卖。
几年下来,他很是赚了一些钱,去年的时间,他觉得开店太麻烦,花费的精力比较多,既然手头的钱够一家子用了,他就把店关了。
就像之前黄莹说的,现在他的藏品,除非他自己觉得是应该获利的时候,否则不会出售,平时只是以物换物。
在黄莹的介绍下,双方寒暄客套了几句,姜老师并没有直奔主题,而是跟赵琦聊起古籍收藏方面的话题。
这是姜老师的习惯,他只跟谈得来的人交易,话不投机,除非他不知情,否则别想从他手里买到一件东西。
有黄莹的提醒,赵琦事先做了准备,聊得兴起时,姜老师颇为兴奋,都忘记了时间,要不是姜夫人提醒,都能聊到深夜。
姜老师哈哈一笑:“真是抱歉,难得能遇到小友这样的藏友,一时嘴碎了一些。”
赵琦也说了几句客套话,随即把他带的那套三国演义拿了出来,请姜老师点评。
姜老师拿起一看,脸上露出了些许欢喜之色,不停赞道:“好,真是好书!”
说到这里,他问旁边有些迷糊的黄莹:“小莹,知道这套书的价值在哪吗?”
黄莹思量了一会:“品相不错,又成套?”
姜老师笑了起来,说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内含多张版画插页,而且还都是套色。
“什么是套色啊?”黄莹好奇地问道。
赵琦解释道:“套色就是两种以上颜色混合使用,跟后来的彩色印刷完全不同。如果你对古籍有所研究,就会知道,木板书常见的都是单一黑色,套色比较少见。套色书有二色,有三色,三色以上的非常罕见。套色讲究衔接和排列,丝毫马虎不得,技术要求很高。”
姜老师连连点头道:“说的对,你看这套三国演义,全书有套色木版画几十张之多,足见当时的书商是费了一番心思和工本的,更何况,它的套色有三色以上,这就更加稀罕了,为这套书增加了不少价值。所以说,它绝不是普通之物,而是藏家们刻意追寻的一个品种!”
说到这里,他又对着赵琦说道:“赵小友,这套书籍应该是你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的吧?我现在都担心手里没有你的喜爱之物了。”
赵琦笑着说:“这到不是,这套书是我偶然遇到的,没花多少功夫,我这次来,是听说姜老师您手里有一本手抄本清代野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