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行走在悬崖边上
  了愿主持被薛双双的回答惊呆了。
  之前那么淡定从容的有道高人,面部表情在这一瞬间,都变得僵硬。
  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事,大和尚很快管理好自己的面部表情,又恢复了慈悲儒雅的样子。
  了愿主持对薛双双道:“世子妃说笑了。”
  薛双双认真道:“没说笑,我说的是真的。”
  “大师可能不知道,对于琴棋画这些风雅之事,我是七窍通了六窍,剩下一窍不通。”
  “眼前这副残局,我除了能保证黑白子的个数不数错之外,其他的,还真看不出来什么。”
  “若是指望我落子破局,只怕要让大师失望了。”
  了愿大师这回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。
  他听到薛双双这么说,只是笑了笑,道:“世子妃请喝茶。”
  茶水幽香清透,即便薛双双不是个懂茶的人,喝到嘴里,也要赞一声:“味道不错。”
  了愿主持笑道:“老衲也觉得味道不错。”
  “广佛寺的后山有一片野生茶林,每年寺里都会组织僧人上山采摘自制茶叶。”
  “这么一来,寺中僧人所吃茶叶,竟不用再花费银钱去外面采买,每年能省下不少银两。”
  薛双双道:“广佛寺香火鼎盛,银钱方面,大约是最不需要担心的。”
  了愿大师笑着应了声:“是。”
  接着像是无意,又像是特意解释,了愿大师说道:“佛祖灵验,信众虔诚,广佛寺的香火钱,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”
  薛双双听他这么说,就知道肯定有下文,所以安静的等着了愿大师往下说。
  了愿大师顿了顿,这才继续说道:“我们出家人四大皆空,银钱自然也是身外之物。”
  “所以广佛寺每年收到的大量香火钱,都被我们用来施粥赈灾,修桥铺路,救济百姓。”
  “世子妃如果注意到广佛寺周围的情况,就能够发现,我们广佛寺周边的百姓,比北疆其他地方的百姓,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  “百姓供奉给寺庙香火,寺庙又把这种善意反哺给百姓。”
  “我们广佛寺的僧人,常年给附近的村民免费看病,甚至在农忙的时候还会去帮村民干活。”
  薛双双听到这里,对了愿主持说道:“师傅们慈悲为怀,广博仁爱,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。”
  “我想,这也是广佛寺为什么能够长存几百年不衰的道理。”
  了愿主持说道:“世子妃所言极是。,老衲也是这么觉得。”
  “并且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老衲都认为,广佛寺可以一直这样,继续存在下去。”
  “既能将佛法发扬光大,普渡众生,也能为百姓办点实事,减轻百姓负担。”
  认为?薛双双听出来了,了愿主持这两个字就说得大有讲究。
  她不由挑了挑眉,问道:“难道大师认为,事实不是这样吗?”
  了愿主持说:“是也不是。”
  “广佛寺建立至今三百余年,在之前的二百多年时间里,都是这么生存下来的。”
  薛双双:“……大师的意思,是说最近几十年来,广佛寺不是这种生存模式了吗?”
  了愿主持点点头,直白说道:“最近这几十年来,广佛寺所受到的压力,比之前的几百年都更大。”
  “其实,以我们广佛寺现如今的情况,说是行走在悬崖的边缘都不为过。”
  “一步不慎,就会掉进无尽深渊。”
  薛双双对这个说法非常惊讶。
  如果按照这种说法,那广佛寺的问题就十分严重了。
  可是在北疆,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,说起广佛寺,全是一片赞美之词。
  而在刚才,了愿主持自己也承认,广佛寺终年香火不断,根本不用为香火钱担心。
  不但寺庙自己使用足够,每年还能有很多结余的香火钱去救济百姓。
 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广佛寺面临的,到底是什么层面的困难?
  薛双双正色问道:“不知了愿大师所说的,广佛寺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深渊?”
  了愿主持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端起手边的茶水,慢慢饮了一口。
  静了一会儿,才对薛双双娓娓道来。
  了愿主持说:“广佛寺的问题,根源就出在香火钱上面。”
  薛双双有些震惊道:“大师刚才不还说,广佛寺的香火钱很多吗?”
  了愿大师说:“就是多,才麻烦。”
  薛双双有些不解。
  了愿大师道:“我们广佛寺自建成那天开始,就一心向佛,历任主持在世,都把寺庙管理得很好,不使寺院以及寺院的僧人,参与到俗世争斗当中。”
  “我们只想安安静静修行,用自在心,行慈悲事。”
  “广佛寺刚开始建成的时候,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庙宇,就跟北疆甚至全国各地无数并不出名的庙宇一样,香火平平,年景好的时候,可能就有点剩余,年景不好的时候,可能庙里的僧人就得勒紧腰带过日子。”
  “直到那场没有烧起来的著名大火,九天九夜的大雨,救了广佛寺,也让广佛寺因此家喻户晓,从此香火鼎盛,成为北疆第一大寺庙。”
  “广佛寺名声大震,一时风头无两,在北疆百姓心中,无比神圣。”
  “最隆盛的时候,我们广佛寺的僧人说一句话,比朝廷官员,比衙门公告都好使。”
  “但世子妃应该知道,我们广佛寺本身,除了佛祖的金身塑像,除了佛法威严,百姓信仰,是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倚仗的东西的。”
  “过盛的名声,反而成了负累,广佛寺如小儿持巨金过闹市,处境非常危险。”
  “当时的主持是有大智慧的师傅,在大家都欣喜于广佛寺的影响力以及源源不断的香火之时,他却先一步预见这种危险。”
  “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,任何个人或机构,若盛名冠于朝廷之上,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。”
  “于是,当时的主持大师立即约束寺中僧人,更是向外界,最主要是向朝廷,表明自己的态度,广佛寺绝不参与朝廷任何政事。”
  “这种清醒的做法,让广佛寺逃过一劫,得以保留下来,荣盛至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