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章一眼万年
虽然远,但是顾怀渊的声音依然清晰。声音不急不缓,话语里能让人看出来他淡淡的悲天悯人的情怀。
“前朝覆灭,路有冻死骨,多少人为了活下去去啃食亲人的肉。天灾不住,人祸不止,让人心伤……”
寒霜端着茶盏听了一阵,心中不免戚戚焉。
寒安跟小二点了些小食,拿来和茶,见她面上的神情,于是也往窗边坐了坐,去听顾怀渊讲学。
她正听到顾怀渊劝人为善,心中不赞同,面上却笑着道:“这位国师倒是一位大仁义的人。”
恰逢小二端了零嘴儿上来,正好听见寒安的这话。他一边放着食物,一边笑着道:“姑娘这话说的对极了。国师大人就是一个大善人,经常救助贫苦百姓。去岁江南大水,多少家庭在这灾难面前分崩离析。要不是国师大人专门去了一趟江南,上下联系官员,开仓放粮,救助百姓,恐怕有的是人去世呢。”
寒霜耳朵动了动。去岁的洪灾她记忆犹新,她给苏云眠提前出了主意,也在跟荣安通信的时候顺带提到了这一茬。却不想里面竟还有个顾怀渊。
小二将菜品上完,笑着道:“三位小姐慢用,小的先下去了。若是各位小姐还对国师大人的事情感兴趣,可以跟跑堂的说一声,会有人来和各位讲国师的事情的。”
说着行了个礼,下去了。
寒霜见此便不免笑道:“这酒楼的老板也是很有些脑子,知道大家都想听国师的事情,还开了这么一条赚钱的路子。”
她心中好奇,遂问另外两个,“要不要叫个跑堂的进来讲讲?”
寒安才不想听,“不必了吧,总归跟我们不沾边,何必听呢。而且民间的故事多少都是假的呀,听了反而混淆视听。”
她听到国师讲到说要行善事,结善果,放生动物,爱护老人,多去寺庙求求菩萨的时候,不免嗤笑了一声,看着寒霜,“寒霜,你真的觉得这个有意思?”
寒霜不急不缓地给她倒了一杯茶,吩咐在旁的春风道:“还是去请个人来,说说书。”
寒安横眉冷对,“寒霜,你没听见我说的不成?”
寒凌在一旁安抚道:“安姐姐不要着急。姐姐的意思是,国师大人在朝中既然深受信任,不妨多知道些他的事情也好。——何况凌也非常好奇呢。”
寒凌开了口,寒安也只能闭口不再说话了。
她实际对要不要参加会试,去做官,都无可无不可的,当官什么的,对她来说难免有些麻烦,她也委实不是能在官场吃得开的性子。——这点自知之明她倒还有。
她来京城,就是不想一辈子都在曦城那么个小地方,她想要嫁到京城来。所以才苦心孤诣想搭上曲明玉的顺风车。
所以在这些事上,她远没有寒霜寒凌想的远些。
寒凌问寒霜,“姐姐,国师大人的话,你怎么看呢?”
寒霜道:“教人向善从来都是好事,我倒觉得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性。何况他又不是强制每一位百姓都去寺中捐赠,不过是教导大家心中有佛罢了。先人云,教化风化,想来便是如此。”
——何况这里面牵扯到九门提督来此行事,想必是在陛下那里过了名目了,陛下对这样的教化之德,恐怕也是很看重。
也就寒安这样没脑子的会自顾自地说不喜欢,若是真有有心人听到,记上一笔,已经入朝为官也就断了路了。
正想着,酒楼里说书的人上来了,竟是先前的那个小二。
“给小姐们请安。”
小二隔着帘子向她们躬了躬身。
“既是要说,那便从国师大人的身世说起吧。”
“国师大人乃是黄杨老人的高徒。黄杨老人诸位小姐应该知道吧,最是博学多才的。精通岐黄之术,老周之说,一贯认为要以民为贵。黄杨老人最初名声未显的时候,就四处救助贫苦百姓,累积了大大的功德呢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竖起了大拇指。
“国师大人就是黄杨老人的高徒,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黄杨老人传授的,学得非常精通。陛下当年去请黄杨老人再出山,老前辈要在终南山为民请愿,就将自己的首徒送入了朝中,要他‘荡清朝中风气,造福万民’。国师大人一日不是在这样做。”
“国师大人是谁家的子弟,谁也不知道,但都觉得能有如此钟灵俊秀的后代的家族绝非常人。国师如朝,当年就揪出科场舞弊一案,还了天下苦读学子一个公道。”
“一鸣惊人呐那可真是。”
“从此以后,没有人敢小瞧国师大人。”
“入朝第二年,和北狄交涉友好,双方共筑和平,迄今已经有十年。”
“入朝第三年,提拔东南水路都督陆衍。陆将军击溃东南劲敌,一战成名。”
“入朝第四年,实行摊丁入亩,让百姓都更安生。遂有余力为国效力。”
“入朝第五年,大开商贸,遂有西市。”
“入朝第六年……”
小二一条一条的细数,寒霜听得震动。
她和荣安曾经有过一个促膝长谈。
烛火飘摇,外面风风雨雨,拍着窗户,像是森森恶魔。
寒霜和荣安对坐,手中互相捏着黑白双子。
落子的时候,寒霜似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,问荣安,“大公主为什么想要改革律法?”
荣安在她的对面落子,黑子堵住了白子的生路。不假思索地回答:
“必要立法,必要变法,才能改换新颜。古来多少王朝都是因为改革而富强,荣安也想学习前辈之道。”
“可是长公主,古来变法的人,很少有好下场的。”
荣安笑了一下,“这一点,我自然知道。”
她用黑子扣着棋盘,过了一会儿,棋子终于落下,“但是我答应了一个人,要将他拼命换来的今日的锦绣王朝延续不去。不让他那十余年的努力白费。”
寒霜问:“是陛下么?”
荣安笑了一下,没有说话。
寒霜却又觉得不对,如果是陛下,这样的努力,又怎么会只有区区十余年?
现在她知道了,荣安说的,是顾怀渊。
手中的茶已经凉了,瓷器的冷气慢慢泛上来,协同着外面刮进来的冷风,让她感受到了些许冷意。
她想起来,在上一世,顾怀渊并没有活得很久。
他的身体似乎一直都不好,至少荣安说起他的时候,都只是用“看起来”这个词。
小二的书也说完了。寒霜让春风去给了打赏,重新换了热茶,向外面看去。
顾怀渊的讲学,不像是寻常开坛讲学的人,声音带着煽动性。他的声音清冷,在娓娓道来的时候,有一种难以明说的韵味。
不管是说到什么,不管前来听学的百姓是什么样的反应和情绪,他的声音都平缓如初,在众人激动的时候,带着人冷静下来。
在百姓听到易子而食的事情的时候,他玉石一样的声音质地,却又不禁会让人感到一丝温暖。
这可真是一个厉害的人呀,在朝的时候为百姓做事,百姓记得他。离开的时候也依然留下传说,像是一盏明灯,一直指引着锦绣王朝的未来前行。
有多少读书人渴望名留青史,有多少人希望能跟功成名就,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?
那么多人渴望着,追来者忆往事,却偏偏只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做到,让人怎么不发自内心地崇拜和赞叹呢?
寒安原先对顾怀渊说的“向善”的说法嗤之以鼻,这会儿听了小二说的话,心中竟也不免觉得震动。
外面的讲学还在继续,寒安往外面看了看,叹道:“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。”
“是啊。”
寒凌道,她从始至终都专注地听着,没有遗漏任何一点信息,早便听闻国师的名声,只是治其人不知其所以然,现在听来,回忆起顾怀渊做的事,件件均是功勋,也不免让人感到震撼。
“很难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多的事,也很难有人能保证自己终身只为百姓。却偏偏每一年,这位国师大人做的事,都是这样急百姓所急。实在是……”
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,觉得任何的言语放在他身上都算是一种亵渎。甚至前人所说的赞美的话,通通放到他身上来,也难以表现他的万一。
——真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。
这是寒凌的未尽之意。
寒霜听出来了,隔着窗子,她远远地向那边望了过去。
终此一生,望君前迹,行利民之事。
此言不负。
大概是她的目光太过灼灼,顾怀渊抬起了头来。
只一眼,就穿着人群,望进了她的眼睛里。
寒霜的脑袋猛然向回一收。
那目光如寂寂高岭的雪山,带着空山鸟飞绝的高冷,最里面的一点点,却偏偏是极温暖的。
寒霜收回脑袋,低垂下眉目去,轻轻啜了一口茶。
目光对上的那一刻,她的心跳动的前所未有的快,像是快从胸腔里蹦出来。
她于是又喝了一口茶。
终于慢慢的,平复了自己的心跳。
“前朝覆灭,路有冻死骨,多少人为了活下去去啃食亲人的肉。天灾不住,人祸不止,让人心伤……”
寒霜端着茶盏听了一阵,心中不免戚戚焉。
寒安跟小二点了些小食,拿来和茶,见她面上的神情,于是也往窗边坐了坐,去听顾怀渊讲学。
她正听到顾怀渊劝人为善,心中不赞同,面上却笑着道:“这位国师倒是一位大仁义的人。”
恰逢小二端了零嘴儿上来,正好听见寒安的这话。他一边放着食物,一边笑着道:“姑娘这话说的对极了。国师大人就是一个大善人,经常救助贫苦百姓。去岁江南大水,多少家庭在这灾难面前分崩离析。要不是国师大人专门去了一趟江南,上下联系官员,开仓放粮,救助百姓,恐怕有的是人去世呢。”
寒霜耳朵动了动。去岁的洪灾她记忆犹新,她给苏云眠提前出了主意,也在跟荣安通信的时候顺带提到了这一茬。却不想里面竟还有个顾怀渊。
小二将菜品上完,笑着道:“三位小姐慢用,小的先下去了。若是各位小姐还对国师大人的事情感兴趣,可以跟跑堂的说一声,会有人来和各位讲国师的事情的。”
说着行了个礼,下去了。
寒霜见此便不免笑道:“这酒楼的老板也是很有些脑子,知道大家都想听国师的事情,还开了这么一条赚钱的路子。”
她心中好奇,遂问另外两个,“要不要叫个跑堂的进来讲讲?”
寒安才不想听,“不必了吧,总归跟我们不沾边,何必听呢。而且民间的故事多少都是假的呀,听了反而混淆视听。”
她听到国师讲到说要行善事,结善果,放生动物,爱护老人,多去寺庙求求菩萨的时候,不免嗤笑了一声,看着寒霜,“寒霜,你真的觉得这个有意思?”
寒霜不急不缓地给她倒了一杯茶,吩咐在旁的春风道:“还是去请个人来,说说书。”
寒安横眉冷对,“寒霜,你没听见我说的不成?”
寒凌在一旁安抚道:“安姐姐不要着急。姐姐的意思是,国师大人在朝中既然深受信任,不妨多知道些他的事情也好。——何况凌也非常好奇呢。”
寒凌开了口,寒安也只能闭口不再说话了。
她实际对要不要参加会试,去做官,都无可无不可的,当官什么的,对她来说难免有些麻烦,她也委实不是能在官场吃得开的性子。——这点自知之明她倒还有。
她来京城,就是不想一辈子都在曦城那么个小地方,她想要嫁到京城来。所以才苦心孤诣想搭上曲明玉的顺风车。
所以在这些事上,她远没有寒霜寒凌想的远些。
寒凌问寒霜,“姐姐,国师大人的话,你怎么看呢?”
寒霜道:“教人向善从来都是好事,我倒觉得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性。何况他又不是强制每一位百姓都去寺中捐赠,不过是教导大家心中有佛罢了。先人云,教化风化,想来便是如此。”
——何况这里面牵扯到九门提督来此行事,想必是在陛下那里过了名目了,陛下对这样的教化之德,恐怕也是很看重。
也就寒安这样没脑子的会自顾自地说不喜欢,若是真有有心人听到,记上一笔,已经入朝为官也就断了路了。
正想着,酒楼里说书的人上来了,竟是先前的那个小二。
“给小姐们请安。”
小二隔着帘子向她们躬了躬身。
“既是要说,那便从国师大人的身世说起吧。”
“国师大人乃是黄杨老人的高徒。黄杨老人诸位小姐应该知道吧,最是博学多才的。精通岐黄之术,老周之说,一贯认为要以民为贵。黄杨老人最初名声未显的时候,就四处救助贫苦百姓,累积了大大的功德呢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竖起了大拇指。
“国师大人就是黄杨老人的高徒,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黄杨老人传授的,学得非常精通。陛下当年去请黄杨老人再出山,老前辈要在终南山为民请愿,就将自己的首徒送入了朝中,要他‘荡清朝中风气,造福万民’。国师大人一日不是在这样做。”
“国师大人是谁家的子弟,谁也不知道,但都觉得能有如此钟灵俊秀的后代的家族绝非常人。国师如朝,当年就揪出科场舞弊一案,还了天下苦读学子一个公道。”
“一鸣惊人呐那可真是。”
“从此以后,没有人敢小瞧国师大人。”
“入朝第二年,和北狄交涉友好,双方共筑和平,迄今已经有十年。”
“入朝第三年,提拔东南水路都督陆衍。陆将军击溃东南劲敌,一战成名。”
“入朝第四年,实行摊丁入亩,让百姓都更安生。遂有余力为国效力。”
“入朝第五年,大开商贸,遂有西市。”
“入朝第六年……”
小二一条一条的细数,寒霜听得震动。
她和荣安曾经有过一个促膝长谈。
烛火飘摇,外面风风雨雨,拍着窗户,像是森森恶魔。
寒霜和荣安对坐,手中互相捏着黑白双子。
落子的时候,寒霜似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,问荣安,“大公主为什么想要改革律法?”
荣安在她的对面落子,黑子堵住了白子的生路。不假思索地回答:
“必要立法,必要变法,才能改换新颜。古来多少王朝都是因为改革而富强,荣安也想学习前辈之道。”
“可是长公主,古来变法的人,很少有好下场的。”
荣安笑了一下,“这一点,我自然知道。”
她用黑子扣着棋盘,过了一会儿,棋子终于落下,“但是我答应了一个人,要将他拼命换来的今日的锦绣王朝延续不去。不让他那十余年的努力白费。”
寒霜问:“是陛下么?”
荣安笑了一下,没有说话。
寒霜却又觉得不对,如果是陛下,这样的努力,又怎么会只有区区十余年?
现在她知道了,荣安说的,是顾怀渊。
手中的茶已经凉了,瓷器的冷气慢慢泛上来,协同着外面刮进来的冷风,让她感受到了些许冷意。
她想起来,在上一世,顾怀渊并没有活得很久。
他的身体似乎一直都不好,至少荣安说起他的时候,都只是用“看起来”这个词。
小二的书也说完了。寒霜让春风去给了打赏,重新换了热茶,向外面看去。
顾怀渊的讲学,不像是寻常开坛讲学的人,声音带着煽动性。他的声音清冷,在娓娓道来的时候,有一种难以明说的韵味。
不管是说到什么,不管前来听学的百姓是什么样的反应和情绪,他的声音都平缓如初,在众人激动的时候,带着人冷静下来。
在百姓听到易子而食的事情的时候,他玉石一样的声音质地,却又不禁会让人感到一丝温暖。
这可真是一个厉害的人呀,在朝的时候为百姓做事,百姓记得他。离开的时候也依然留下传说,像是一盏明灯,一直指引着锦绣王朝的未来前行。
有多少读书人渴望名留青史,有多少人希望能跟功成名就,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?
那么多人渴望着,追来者忆往事,却偏偏只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做到,让人怎么不发自内心地崇拜和赞叹呢?
寒安原先对顾怀渊说的“向善”的说法嗤之以鼻,这会儿听了小二说的话,心中竟也不免觉得震动。
外面的讲学还在继续,寒安往外面看了看,叹道:“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。”
“是啊。”
寒凌道,她从始至终都专注地听着,没有遗漏任何一点信息,早便听闻国师的名声,只是治其人不知其所以然,现在听来,回忆起顾怀渊做的事,件件均是功勋,也不免让人感到震撼。
“很难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多的事,也很难有人能保证自己终身只为百姓。却偏偏每一年,这位国师大人做的事,都是这样急百姓所急。实在是……”
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,觉得任何的言语放在他身上都算是一种亵渎。甚至前人所说的赞美的话,通通放到他身上来,也难以表现他的万一。
——真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。
这是寒凌的未尽之意。
寒霜听出来了,隔着窗子,她远远地向那边望了过去。
终此一生,望君前迹,行利民之事。
此言不负。
大概是她的目光太过灼灼,顾怀渊抬起了头来。
只一眼,就穿着人群,望进了她的眼睛里。
寒霜的脑袋猛然向回一收。
那目光如寂寂高岭的雪山,带着空山鸟飞绝的高冷,最里面的一点点,却偏偏是极温暖的。
寒霜收回脑袋,低垂下眉目去,轻轻啜了一口茶。
目光对上的那一刻,她的心跳动的前所未有的快,像是快从胸腔里蹦出来。
她于是又喝了一口茶。
终于慢慢的,平复了自己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