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运气(二)
  蜡烛发出呲啦呲啦的声音,他的声音在这时响起,轻易的遮盖住:“我不怕她与我生分,她现在生气,等着日后见多识广了,也就明白我的苦心。族里支持她,她自会回报,相辅相成,对谁都好。”
  这样的想法,寒霜不知道,即便是知道了,也不会多说什么。
  正值人最困倦的时候,她却是怎么都睡不着,这一次的童子试,她必须要参加,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押京都继夫人的女儿一头,那么她就真的没有出头之日了。
  狭路相逢勇者胜,总比自己退后一步,被人死死压住的强。
  她坐在花梨大理石大案,手中握着毛笔,案上是对于各种问题的见解,纸张用的是上好的宣纸,毛笔架子上倒插着无数的笔,旁边放着好几方宝砚。
  为了不显得单调,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汝窑花囊,里面插着这个时候开的正好的菊花,淡淡的香味让人舒适。
  墙上一左一右挂着画卷,有名人字画,名人提笔,一个小立柜上面摆着无数的书籍,除此之外,对面设着一方卧榻,纱幔低垂,床榻铺着锦被绣衾,帘钩上还挂着小小的圆形镂空香球。
  寒霜忍不住叹了口气:“父爱如山呢!”
  若非不是为了女儿,他又怎么会刷掉自己的资格,又怎么会用这种方式弥补自己呢!
  他对自己还是不错,但待女儿更不错,人之常情,谁也不能免俗。
  她虽然能理解,但是并不体谅。该争取的东西,都要争取。
  眼下唯一的寄托,便是那个传闻是真的。
  秋天越发的冷了,秋雨稀稀落落,一场秋雨一场寒。
  一辆牛车在护卫的保护下,巡查县名下的数个镇子,领头的捕快,姓常,眼看着风雨要湿透自己身上的衣服,微微不快,好在巡查的都行过了,只到前面避避雨,等着雨水过了,不能回去了。
  他松了口气,低声叨咕:“那说书的真是讨人厌,非讲什么包公的故事,这下子好了,大雨天的,县令大人非得心血来潮学习包公微服私访。亏得只是就近巡查一下。”
  城里忽然来了一个有名的说书的,县令大人最喜欢听书,自然过去,那说书人不愧是出名的,讲得十分的精彩,将包公讲的是淋漓尽致,弄得县令大人一时心痒,学着包公微服私访,可惜天公不作美,阴沉沉的,却没能阻挡这位的兴致。
  这一上午,都用来巡视,待到下午,雨还是下来了,没办法,只好找地方避雨。
  因是微服私访,也不愿展露了身份,就近有一山庙,可以避雨。
  乘着牛车坐了一会儿,再往上面的山庙走,这便有些难了。
  好在走到半路,需要下车行走的时候,天晴了。
  县令走下牛车,见山中景色甚好,云雾缭绕,松柏挺拔,忽然来了兴致道:“想我科考之际,还曾路过此地,如今可谓是故地重游,当真要好好的看一看。”
  大人的兴致来了,谁又能拒绝,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上去。
  山庙附近一切如旧,他走起来也算是轻车熟路,在看到刻碑之际,神色有些凝重:“昔日我路过此地赶考,一时没注意,竟不想这里居然是秦赵战场。”
  昔日白起杀降二十万,冤魂几日不散,难怪这个地方,明明有冤气,却仍旧未聚成型,该是有白起的煞气压着,谁都没办法突破。
  待推开门之后,便见屋内有人留宿过的痕迹,常捕快尽忠职守,立即带着其他捕快搜寻一番,见没有其他人留着,这才放心下来。
  县令从始至终如老僧入定般站着,看着上面立着的将军神像,已经破败,甚至看不出原本的形状。心中微微叹息,拿起一边的香,点燃之后,插在香炉上,躬身拜道:“今日我路过此地,全凭在此借宿,今日算是衣锦归来,特意上香,多谢前人。”
  常捕快还算尽忠,守在一边,警惕的看着左右。忽然听见不远处有石子的声音,飞快的看过去,只见风在浮动,石子才打在墙上,顿时放下心。
  待县令上香之后,常捕快有心恭维,指着墙边,道:“大人曾路过此地,那么墙上的祭文一定是大人所提?当真是绝妙。”
  县令这才发现那墙上的题词,本不感兴趣,只是顺着看了一眼,只见笔法苍劲有力,顿时来了兴趣。
  他走了进去,念道:“学生途经此处,见四下而生感慨,谨告于此。
  敬仰先辈,生于乱世,草野之间,南征北战,报效国家。
  埋骨青山地,马革裹尸还。
  虽无名,然,信念犹存。所不朽者,垂万世名,孰谓公死?凛凛犹生!
  千年碑颂何须刻,万里江山贯伟名。
  呜呼哀哉,伏维尚飨。”
  县令捋着胡须,还不错,然后转眼看向那旁边的一句话,“道之所在,虽千万人吾往矣”。骤然眉头一蹙,良久难以释怀。
  身边的常捕快见自家大人这样的反应,微微有些惊讶,出声道:“大人,这诗词可是有什么不妥?”
  捕快是武职,多半未曾读过书,不懂也是理所应当的。
  若是往常,县令只会一笑置之,不予理会。但今日他心神有些触动,喃喃解释道:“豪气冲天。这样的豪气,我入官场之后,便少见过了。几曾何事,我身上有的东西,也没了。”
  他忍不住感叹,目光瞥向落款的地方:“寒霜,这附近的确是寒家人,听闻寒家家主曾出任礼部侍郎,难怪家族中能有此人。你回头去打听一下,此子应该比较出名。罢了,我亲自走一趟寒家。”
  常捕快心里微微羡慕,一个还没怎么样的学子,就被县令惦记上了,日后肯定更有出息。
  按照本朝律例,童生由县令科考,秀才举人由郡太守,进士则需要进京赶考。跟一个县令搞好关系,第一步是顺畅了许多。
  待他们离开后,山庙里缓缓走出一个男子,和一个一身黑衣的影位,那影位说:“卑职特意用说书人引县令出来,不想天空下雨。虽然县令执意出来,但在上山避雨之际,天空中的雨竟然停了。上山之后,因为暗,竟然没人发现墙上的题字,还是卑职特意用石子打了一下,方才引那捕快看见。这女子,运似乎极为的差。”
  男子漠然不语,良久猛然捂着嘴咳嗽,然后挥了挥手,示意影位不用管他,淡淡说:“回吧。”
  很多事情,他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  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。这人的命,好生的薄。
  寒府内今日十分的热闹,因为县令登门拜访。
  寒暄昔日在朝为官,但终究乞骸骨许久,在朝人脉,远不如下来游历的县令多。一般来说,考上进士的人都会去翰林院领职,待熬了一年资质,多半都是下去做县令,之后朝廷考察功绩,功绩满了的人,便可回京,官禄是否亨通,全看自己。
  当年寒暄,走的同样也是这一条路,所以对待眼前这个县令,并不怠慢。
  在人来了之后,特意吩咐在家中大宴,亲自接待,那笑声传得老远,甚至在厅外都能听见。
  都是京都出来的,谈论起风土人情,十分的畅快。场间又有一些文人雅士的门客陪坐,一时间其乐融融。
  席面融合,两人酒过三巡,又有几个少女鱼贯而出,在旁边作陪。
  瞧着少女的模样,该是十五六岁的年纪,脸上淡妆,届笑春桃兮,云堆翠髻;唇绽樱颗兮,榴齿含香。这中的女孩当中,最出色的是陪在老爷子身边的一个貌美少女,唤作脉脉,双眸当真是脉脉眼中波,盈盈花盛处。
  因为美丽,县令多看了两眼,老爷子立刻推着脉脉过来。
  这场间出来的女子,肯定不是嫡系或者庶出的女儿,多半都是家生子,可若是远房亲戚的女儿,招惹了就麻烦了。
  尤其是瞧着脉脉说话谈吐,委实不像是婢女。
  他立即收回目光,也不在去看,笑着说起了别的:“说起来,我这还有一件趣事,可以跟老爷子分享,正是你们族中子弟。”
  这话立即引起了寒暄的兴趣,捋着胡须问道:“大人且说。”
  县令略微叙述,将那件事情将了出来,并且添加了自己的感受。
  在座之人,都是秀才之身,自然懂得诗词歌赋,一听,便好奇,究竟是哪位?
  寒暄仔细品味,这祭文做的甚好,尤其是一句,所不朽者,垂万世名,孰谓公死?凛凛犹生!后面留言的千万人往矣,也气魄凛然,若是细细品味,竟然更感受几分决绝之态。
  若是有这般文笔之人,合该早就闻名族内,仔细照顾了。怎么会连自己都不知道?
  脉脉也很感兴趣,她身份特殊,比旁人要胆大一些,询问道:“敢问大人,可否知道对方是谁?”
  县令直接说道:“署名是寒霜,不知可是贵府之人?”
  “原来是他。”脉脉脱口而出,又连忙掩口,羞涩自己的失礼。思绪回转,对于寒霜倒是不意外,大爷不是为了她,亲自找了一趟老爷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