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节
  第135章
  第135章
  送走了来探望的两家人,长宁殿又热闹了起来。
  该来请安一个也不少,人流如梭。椿在一边,免不得要说公主连养嫫都没一个,挤兑董嫔没甚本事。
  有她带这个头,其它妃嫔怎么没有话说。
  到底大家都在宫里头浸淫了些日子,粗一听没甚不对的话,当事人听来可真是冷嘲热讽
  董嫔要气死。可偏偏也不好说什么。
  这些时日,她忙着宫里杂事没讨个好,宫中到还升起了两个嫔位来。一个家里父亲只是不起眼的三品,一个只是地方治官。她可是太后亲族,但大家却平起平坐,谁也不服她。
  心里也免不得暗暗埋怨太后在宫中没有了威信。
  但说来,最后也怪齐田。
  要不是前头那些事,这些人怎么敢不敬畏太后呢。
  如今在这些人眼中,皇后与太后打了个对台,虽然被禁足但帝宠依然,如今完好无损又出来了,足以证明皇帝对太后如何。
  皇帝都只是做做面子上的事,她们对太后轻慢也是难免。
  不过女人们坐在一起,也难免说些别人的是非。
  齐田无意似地问董嫔“听闻母后太后幼时没有少受欺负。”
  董嫔想想那些事到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,才点头“我父亲与太后是双生。祖父早年在外面与人做过帐房,是后来才受当时洲官举荐得的官职。做帐房的时候,有一度没有音讯,族人只说他是死在外头了,便想叫祖母殉夫。我们族中的规矩,丈夫身亡时若是夫人正值盛年,为显其忠贞是要同棺殉夫的。若是不肯,便只能放回娘家去。”所谓放回去,就是要被休了。与都城的开化不同,许多地方被休回去只有死路一条。
  徐铮听得皱眉“这是甚么道理?”守节的事常也有,但强行殉夫却是很少见的。
  董嫔说“是祖辈传来。太祖奶奶的时候定的规矩。说是女子生来不易,又心思软弱,若正是大好的年纪却没了夫君,恐怕免不得有心意动摇的时候。岂不是坏了清白吗。自太祖奶奶以来,族中许多妇人都是这样死。”
  又说回当时的旧事“大伯才不到一岁,也要交到族里养着。还好后来发现祖母仍有孕在身,族里才不能如意,不过因为肚子太大,还被疑心并不是祖父的,差点就被烧死了,后来祖母生了下了父亲和姑姑,就被赶了回去。家的田地与大屋,都分给了族叔,大伯抱着父亲和姑姑从大院搬出去,挪到下院与下仆一起住了。后来祖父回了家,又做了官,家业才拿回来,但大伯冬日里出去打柴失了足,已经不在世了。”
  说得殿中妃嫔也十分唏嘘。又说起自已在家里听家里人说古。什么样的事都有
  狩妻法则。
  长宁殿竟然少有地和乐。大家有些腥腥相惜。
  宫里轮番都来看过了皇后,徐铮偏殿那边也收拾东西要搬回去了。
  来时什么也没带,住了这些时候要走了,宫人大包小包往外拿。
  多是公主的东西。
  一直搬到快晚膳的时候才算搬完。
  徐铮抱着公主一走,长宁殿显得格外地安静。齐田在庭院中站了一会儿,便回内殿案前坐下拿起了笔。
  关姜研墨,问“娘娘已有定算?”椿也好奇。
  齐田说“凡大举,必以小事起。”步子太大,被触动利益的人太多,反对的声音都能把人淹死,更惶论其它呢。
  晚膳楚则居再往长宁殿来,就见齐田一本正经在写东西,走近看,原来是要上书。
  写完了先给他看,又听他的话改了好几遍。
  她原先不觉得,现在自己写起来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那么多,自有其定式。
  次日朝上便议女户。
  先是读皇后上书。
  说的也不是什么大道理,而是日前听来,太后与妃嫔们自己家的事。
  除了妃嫔们,也有宫人们说的。记录成册。聚在一起读来,实在触目惊心。
  讲完了,别的也不曾多说,只说了一句“户无男丁,子孙不保,若女子能暂为户主保得夫家血脉岂非善哉?”
  再说朝中寒门者众,家里岂没有这些事呢。
  不过一时没人领头,一片寂静,没有一个人先开口说话。
  不多时,角落里苏任率先站出来打破了宁静,朗声道“臣附议。”
  宋阁老似笑非笑“陛下听你附议行此令,岂不是把全天下的族人都视为卑鄙小人防范?”
  苏任笑一笑“照阁老这么说,刑律也是不必有了,有刑律在岂不是把全天下人都当做罪人算计人性命?”堵得宋阁老没脾气。
  多几个新晋的官员站在苏任这一边。
  随后又有关阁老站了出来。
  关阁老既然站到苏任那边,自然有许多老臣子跟着附议。
  最后定下来,竟没有多大的波折。
  下朝宋阁老免不得要说关阁老几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