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四章(一更)
  林清看着一脸懵逼的摊主,笑了一下,直接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。
  等走到摊主看不到的地方,林桥拉着林清,笑着说:“爹爹,刚才那个人弄的画那么假,居然还想卖给咱们。”
  “他八成觉得咱们是大肥羊,以为咱人傻好骗吧!”林清笑了笑,又告诫道:“不过以后不要在外面随意提起陛下,懂吗?”
  “爹爹,放心,儿子晓得,”林桥说:“不过那个摊主看咱们的表情,肯定觉得咱们是吹牛的。”
  林清想到刚才那个摊主的表情,也不由笑了,看着已经快到中午了,就对林桥林桦说:“咱们回去吧,等会中午了日头大,晒的慌。”
  林桥和林桦玩了一上午了,也有些累了,看着买的一串东西,点点头,说:“那我们去找娘。”
  于是林清带着两个孩子往回走。
  林清带着两个孩子直接去了寺庙的后院,就看到一间禅房外面候着的林府丫鬟,就走上前去。
  门口的丫鬟看到林清来了,连忙行礼说:“老爷,夫人正在里面等着老爷呢!”
  林清点点头,然后带着两个孩子进去。
  林清进去的时候王嫣正在喝茶,王嫣看到林清进来,站起来过来看了看两个孩子,看到两个孩子热的脸通红,赶忙让旁边的婆子去打水,然后又给林清父子三个倒了茶水,说:
  “快喝些茶水解解暑气,看你们三个热的。”
  林清端起茶水,看了看,是花茶,也不太热,就直接一饮而尽,说:“痛快!”
  王嫣看了笑着说:“这是庙里特地为香客准备的清凉茶。”
  两个孩子玩了一上午又热又渴,也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喝完,然后又自己拿着壶接着倒。
  王嫣叫了外面的三个小丫鬟给林清父子三个打扇子,然后说道:“现在回去外面太热了,反正下午没事,不如在庙里用过斋饭,等下午日头不那么毒了再走。”
  林清从窗台看了看外头,也觉得这大中午头了回去是遭罪,就点点头,说:“那等下午再回去吧!”
  王嫣听了林清同意了,就让丫鬟去后院的厨房找小沙弥,订些斋饭来。
  等忙完了,王嫣坐下,就和林清开心说道:“妾身刚刚上香后去求签了,求的是上上签,榕儿这次一定能平平安安的,一举得男。”
  “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就好,”林清说道。
  王嫣知道林清向来不在意男女这个问题,也不多说,不过还是为求了上上签很高兴,就和林清在说签上的签词。
  王嫣和林清说了一会,几个小沙弥就送来了斋饭,林清王嫣和两个孩子就开始吃饭。
  林清吃过饭后,就打算在禅房躺着休息一会,和孩子跑了一上午,他老胳膊老腿的也有些吃不消。
  林清躺在禅房的榻上,刚迷迷糊糊的睡着,就听到一阵吵闹声,不由皱了皱,翻了身,打算接着睡,可谁知吵闹声越来越大,最后林清直接气的从床榻上坐起来,穿上靴子,然后走到外间,问:“外边怎么了,怎么这么喧哗。”
  王嫣本来带着孩子在另一个里间休息的,也从里面出来,问门口的丫鬟说:“外面怎么这么吵?”
  小丫鬟对林清和王嫣行了一礼,说:“回老爷夫人的话,刚才在最东头的那个禅房,里面的人要了一桌素斋,可吃了几口,就嫌弃素斋太差,然后里面的人就让仆人去外面买,结果仆人买了几只烧鸡来,小沙弥看到了,就希望他们几个人不要在庙里吃,几个人就恼了,和庙里的小沙弥吵了起来。”
  林清和王嫣听了顿时无语,跑庙里当着和尚的面吃肉,和尚怎么可能无动于衷?
  就算庙里的斋饭不好吃,也可以买点素菜回来,或者关了门偷偷吃,难不成小沙弥还能看到不成。
  听到外面越来越大的争吵声,林清皱了皱眉,对王嫣说:“你在屋里看着孩子,我出去看看。”
  王嫣赶忙拉住林清,说:“你别去多管闲事。”
  林清说:“放心,我就去看看。这么吵,我也睡不着。”
  王嫣听了,这才说:“那你看看就回来。”
  林清点点头,掀了帘子出去。
  林清一出去,就看到东边的那个禅房已经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。
  无论何事,人们爱看热闹的习惯都改变不了。
  林清走上前,在人少一些的地方靠上去,往里看去。
  就见几个穿着绸布外袍的少年在那骂骂咧咧,而旁边有几个小沙弥,虽然也想争辩,可无奈跟不上几个少年骂人的速度,所以只能在那憋的脸通红。
  林清看了看,小声问旁边的几个人,说:“这几个少年是谁家的公子?”
  其中一个知道的人对着林清小声说:“这几个都是京城汪家的少年。”
  “汪家?”林清有些疑惑,没听说过哪位大人姓汪啊!
  这个人看林清疑惑,就小声和林清说:“这汪家不是什么高门,不过这汪家的女婿很厉害,听说是什么李御史。”
  “那也是官家子弟,怎么因为一点小事就闹起来?”林清不解的问。
  这个人好像知道什么内情,看着林清问,也有意卖弄,说:
  “你看着这几个少年在这里闹,你当真是因为一顿饭,不过是找个由头,听说李御史的夫人生了三个女儿还没有儿子,就经常来上香,还捐了很多香油钱,可谁知前些日子生下第四个,居然还是个女儿,如今,她娘家侄子,可不就心气不顺找个由头来闹。”
  旁边的几个人本来不知道的听了,纷纷恍然大悟,说:“难怪,难怪。”
  林清:………
  生不出儿子就怪寺庙?还有,刚才说的好像是李御史,不会是他想的那个吧?